卷积神经网络(CNN)中全连接层(FC layer)的作用
demi 在 周四, 12/05/2019 - 17:24 提交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主要是用一个采样器从输入数据中采集关键数据内容;池化层(Pooling layer)则是对卷积层结果的压缩得到更加重要的特征,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过拟合。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特别擅长处理图像和视频数据。它通过模拟生物视觉系统的方式,利用卷积层、池化层等多层网络结构自动提取图像中的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和预测。CNN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任务,如图像分类、人脸识别、物体检测等,已成为深度学习领域的重要模型之一。
卷积层(Convolutional layer)主要是用一个采样器从输入数据中采集关键数据内容;池化层(Pooling layer)则是对卷积层结果的压缩得到更加重要的特征,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过拟合。
关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前世今生,就不在此处进行过多的介绍。在此,主要对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简要介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主要是由输入层、卷积层、激活函数、池化层、全连接层和输出层组成。
卷积神经网络(也称作 ConvNets 或 CNN)是神经网络的一种,它在图像识别和分类等领域已被证明非常有效。 卷积神经网络除了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的视觉助力之外,还可以成功识别人脸,物体和交通标志。
池化(Pooling)是卷积神经网络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降采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非线性池化函数,而其中“最大池化(Max pooling)”是最为常见的。它是将输入的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矩形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输出最大值。
在卷积神经网络中,感受野(Receptive Field)的定义是卷积神经网络每一层输出的特征图(feature map)上的像素点在输入图片上映射的区域大小。再通俗点的解释是,特征图上的一个点对应输入图上的区域......
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数据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传播的阶段,即前向传播阶段。另外一个阶段是,当前向传播得出的结果与预期不相符时,将误差从高层次向底层次进行传播训练的阶段,即反向传播阶段。
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核大小、卷积层数、每层map个数都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看到有些答案是刚开始随机初始化卷积核大小,卷积层数和map个数是根据经验来设定的,但这个里面应该是有深层次原因吧?
我们都知道,卷积核的作用在于特征的抽取,越是大的卷积核尺寸就意味着更大的感受野,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参数。早在1998年,LeCun大神发布的LetNet-5模型中就会出,图像空域内具有局部相关性,卷积的过程是对局部相关性的一种抽取。 但是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股清流般的存在—1*1的卷积!
这是一篇关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的简单指南,本文将介绍CNN如何工作,以及如何在Python中从头开始构建一个CNN。
本文将介绍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这种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而且在自然语言处理等其它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深度学习受到大家的关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Alex等人实现的AlexNet在LSVRC-2010 ImageNet这个比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此后,卷积神经网络及其变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相关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