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秒用算:技术突破、行业影响与产业机遇

2025年10月,工信部正式启动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这一政策犹如平地惊雷,瞬间引爆整个科技产业。为什么这个政策如此重要?因为它将彻底改变我们使用算力的方式,让算力像水电一样随取随用。当你在手机上使用AI助手时,当工厂里的机器人进行精密操作时,当自动驾驶汽车做出实时决策时,背后都需要毫秒级的算力响应。

"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绝非偶然,而是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关键一步。行动聚焦算力网络发展,构建高在城域内提供亳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速大容量、确定低时延、泛在广覆盖的城域网络,即:

  • 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
  • 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毫秒);
  • 算力应用毫秒可达(<10毫秒);

以专项行动为牵引,带动产业各方聚焦畅通毫秒用算“通道,在全国范围内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这场被业内称为"算力版超高速宽带"的革命,正通过全光网络、边缘计算和智能调度三大技术支柱,将算力从集中的"工厂"转化为遍布城域的"自来水"。


全光网络:算力高速公路的"超级车道"

要理解毫秒用算的技术突破,不妨想象这样一幅图景:如果传统算力网络是普通公路,那么全光网络就是双向16车道的超级高速公路。中际旭创正在量产的1.6T光模块,相当于每车道每秒可通行1600辆"数据汽车";而长飞光纤的G.654.E超低损耗光纤(衰减系数低至0.165dB/km)则如同”超光滑高速公路路面”,减少数据传输中的信号衰减,其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可减少50%的光纤使用量。

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城域算力中心间平均时延约15毫秒,相当于普通公路的拥堵状态。专项行动要求到2027年将这一指标压缩至1毫秒以内,这需要:

  • 400Gbps光传输系统部署率超50%(当前仅12%),相当于将车道宽度从双向4车道拓宽至16车道;
  • 全光交叉设备在重要站点部署率达50%,如同在交通枢纽设置智能立交桥;
  • 超低损耗光纤铺设里程新增12万公里,减少数据传输中的"路面摩擦";

中兴通讯光传输产品线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400G QPSK技术已实现5616公里无电中继传输,相当于从北京到广州的数据传输无需'收费站'。"这种技术突破使得算力中心间的数据交互,从原来的"跨省长途"变成了"同城快递"。


边缘计算与智能调度:算力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如果说全光网络是高速公路,那么边缘计算就是遍布城市的"社区配送站"。顺网科技已在全国30个城市部署GPU算力池,将文娱场景响应时延压至5毫秒;华为Atlas 500边缘模组尺寸仅硬币大小,却能提供5TOPS/W能效比,在无锡车路协同项目中实现路侧设备毫秒级预警。

智能调度系统则扮演着"交通指挥中心"的角色。天源迪科参与制定的算力标识标准,让跨域算力调度有了"统一语言";飞思达技术的AI感知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时延、抖动等指标,其服务已覆盖三大运营商。这种"云-边-端"一体化调度能力,使得算力资源可以像水电一样按需分配——金融机构需要高频交易时,系统自动将算力调度至交易终端3公里内;工厂质检设备启动时,边缘节点可在10毫秒内响应。

光环新网在北京酒仙桥的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网络拓扑和部署智能路由,已实现核心区域1毫秒时延覆盖。该公司技术总监透露:"我们在机房内部采用'叶脉状'布线,将传统的三级网络架构简化为一级直连,相当于把社区到家庭的'曲折小路'改成了'直达电梯'。"


千行百业的效率革命与产业机遇

毫秒用算正在引发一场"时间价值"的重构。在金融领域,交易指令响应速度每提升1毫秒,年化收益率可增加2%-5%;在工业场景,设备控制指令延迟从50毫秒降至5毫秒,可使生产线停机损失减少90%;在医疗领域,远程手术机械臂的10毫秒延迟,意味着手术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别。

中国信通院测算显示,算网融合可使工业质检效率提升30%、远程手术成功率提高25%。加西贝拉的AI质检系统通过边缘算力实现99.8%准确率,年效益达760万元;丝路视觉的数字孪生方案借助低时延算力,已应用于10余个智慧城市项目。

产业链的价值重构已然显现。光通信企业率先受益,中际旭创800G光模块市占率超40%,1.6T产品已送样英伟达;IDC服务商加速布局边缘节点,宝信软件在钢铁、汽车行业建成10余个低时延算力节点;应用层创新层出不穷,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系统在10毫秒响应支撑下,安全行驶里程突破200万公里。


从东数西算到毫秒用算:国家算力战略的延续与升级

毫秒用算专项行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东数西算"工程形成战略互补。如果说东数西算是解决算力资源"空间分配"问题,那么毫秒用算就是攻克算力服务"时间效率"难关。这种"空间+时间"的双重布局,正在构建中国数字经济的新优势。

政策推进节奏已然明确:2025年11月前各省报送实施方案,每省限选3个试点城市;2026年进行中期评估;2027年全面验收。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率先启动招标,一场全国性的算力提速竞赛正式打响。

当我们在2030年回望,或许会忘记"毫秒用算"这个专业术语,但一定会记得:远程手术更精准了,智能汽车更安全了,山里的孩子上网课不卡了——这些藏在0.3秒里的改变,正是科技温暖生活的最好证明。而此刻,这场算力革命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注:本文所涉政策、标准及案例均来源于公开文件与权威报道,引用时请以最新官方版本为准;

本文转自:并济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