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大模型训练、微调与推理

AI大模型用于训练与推理分别注重哪些能力?训练与推理需求下该选择什么GPU?本篇文章将介绍大模型训练、推理和微调的相关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需求下GPU的选型。


大模型训练

从0 到 1 “教会”模型基础能力

大模型训练是指通过海量无标注数据(如文本、图像、语音等),让模型从随机参数开始学习语言规律、知识逻辑或任务模式,最终形成具备通用能力的基础模型。

这一过程类似人类 “从小学到大学的通识教育”,目标是让模型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和推理能力。

适合具备巨额资金、拥有大规模算力集群,且掌握核心算法研发能力的科技巨头、专业AI公司、国家级研究机构等。通常选择H100、H800、A100、A800等。


大模型微调

让基础模型“适配特定任务”

微调是在已训练好的基础模型上,针对特定任务或领域,使用少量标注数据完成二次训练,实现优化模型参数在该任务上的表现。

类似“大学毕业后的职业培训”,让通用能力适配具体场景。

微调的目的是让基础模型在特定领域或任务上表现更优,如提高准确率、减少行业术语错误。

适合具备基础模型调优能力的行业解决方案商、大型企业技术部门、垂直领域开发商等。


大模型推理

让模型“输出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推理是将微调后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大模型通过接收用户输入,再输出结果。

这是模型从“能力”转化为“价值”的最终环节,实现用学到的技能解决具体工作。

随着AI大模型开源化,企业无需重复投入巨额成本从零训练,转而聚焦如何将现有模型高效应用于实际场景。

推理的目标是将微调后的模型部署到实际应用中,利用模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如回答用户的问题、生成内容、进行图像识别等。适用于中小企业、内容创作、工业质检等场景。

通过模型压缩、量化优化等技术,推理算力的单位成本较训练降低90%,让中小企业也能负担得起AI应用,是算力生态从“规模竞赛”转向“效率竞争”的转变。


总结

如今推理主导下,竞争重心转向如何提升单卡利用率、降低延迟、优化能耗。

同时推理场景的多样化催生了更细分的需求:金融、医疗等领域需要本地化推理保障数据安全,电商、社交则追求高并发下的低延迟响应,这种细分推动算力市场从标准化供给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

大模型训练、微调、推理阶段对比:

大模型训练、微调、推理阶段对比

如果是训练大规模模型,如百亿参数以上的语言模型,需要选择像 H100、A100 等计算能力强、显存大且带宽高的GPU,可能还需要多卡并行。

推理任务若模型较小且并发量不高,RTX 4090等消费级GPU可能就足够;若为大规模模型或高并发推理,则需A100等性能更强的GPU。

三者的核心逻辑是训练筑牢基底、微调做企业适配、推理产出实际价值。

训练是基础,但成本极高,仅少数巨头可参与;微调是桥梁,让模型落地垂类场景;推理是最终落脚点,直接对接用户需求,也是当前算力市场的发展核心。

只有通过推理,模型的能力才能转化为实际服务,这也使得推理阶段的硬件需求更贴近企业业务实际应用场景。


本文转自:千家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