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潜行”:认识与运用次表面散射(SSS)

我们常追求渲染中的真实感,而最直观的表现往往来自于光与材质的微妙互动。光直射固然重要,但有些材质——比如皮肤、蜡烛、叶片——不仅反射光,更会“吸收”并在内部发生散射,再从另一处逸出。

这种“次表面散射”(Subsurface Scattering,简称 SSS)带来的是一种柔和、透亮的光感,有了它,渲染作品才不会显得死板、塑料感太强。


为什么 SSS 是光感真实的关键?

当你把手靠近光源时,会看到皮肤透出暖色光,甚至能隐约看到血管纹理。那就是 SSS 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少于 10% 的光被皮肤表面直接反射,剩下的都潜入其中,再“悄悄”散射后返回眼中。

没有这种机制,即使再精细的模型,材质也缺乏“生命”,看上去像塑料或金属,难以获得真正的柔润与立体感。


好用的 SSS 渲染工具

1. V-Ray 的物理精确 SSS 材质

如果你追求最真实的光路径模拟,V-Ray 的物理 SSS 材质(如 VRayMtl 中的随机行走算法)能高精度地还原光在介质中多次散射的过程 。

2. 快速试色材质:VRayFastSSS2

项目周期紧、试色需求多时,可以选用 VRayFastSSS2——基于 Jensen 快速计算方法,在效率与效果间取得平衡,适用于厚质液体、植物、远景人物等材质。

3. 适合皮肤的层次性材质:VRayAlSurface

专为皮肤等复杂多层散射材质设计,以更细腻的结构处理多重光层,从而提升人体模型的表现张力 。



SSS 的元素构成与仿真效果

光在材质内部的散射会影响颜色的柔和度、透光感、光晕边缘乃至层次感。调整散射半径、内部颜色与扩散强度,可以让采样效果从“蜡烛的柔光”转变为“皮肤的温润”,甚至“叶片的半透明质感” 。不同材质之间明显区别,关键在于参数的微调与贴图的合理融合。


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

几何问题影响 SSS:重叠面、缺面、厚度不足或模型尺寸不当都会导致渲染异常。为免光散射丢失或破碎,应保持模型结构清晰、封闭,且先校验再渲染 。

渲染时间增加:SSS 会显著增加渲染成本。推荐在表现关键的对象上使用 SSS,而非全局开启,平衡效果与效率 。


小结:为光注入“柔软”

SSS 不仅是物理现象的模拟,更是视觉质感的关键。通过对光在介质中“潜行”的控制,我们能够让皮肤显得温润、玉石泛光、叶片透亮,也让整体氛围更加柔和而深邃。图片

建议你在项目中:
- 根据材质需求,挑选 VRayMtl、VRayFastSSS2 或 VRayAlSurface;
- 精细调整散射参数以塑造光感层次;
- 确保模型几何质量;
- 在重点区域添入 SSS,而非全局铺设;
- 在效率许可下,追求每一束光的真实侧影。


本文转自:渲染100,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