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的六大要素是什么?

根据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通装〔2023〕268号)文件精神,要求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的深度融合,“车、路、网、云、图”的概念逐渐演变为“车、路、网、云、图、安”,以应对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通过车端、路侧、云端、通信网络、高精度地图及安全体系的深度融合,构建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智能交通生态。

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车、路、网、云、图、安”六大要素~


车(智能网联车辆)

车是交通智能化的核心终端,通过多模态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实时感知环境,结合高算力芯片与自动驾驶算法(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实现自主决策。其通过V2X通信与外界互联,依赖高精地图与云端数据完成路径规划,电动化(如电池管理技术)和软件定义硬件(OTA升级)进一步推动其向L4/L5级无人驾驶演进,目标是降低人为事故、提升出行效率。


路(智能道路基础设施)

路是车路协同的物理载体,通过部署路侧单元(RSU)、智能信号灯等设备,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路况及环境数据,并与车辆动态交互。例如,通过边缘计算快速处理事故信息并广播至车辆,或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以缓解拥堵,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改造弥补单车感知局限,构建全域交通协同网络。


网(通信网络)

网是车、路、云互联的通信基座,基于5G/6G网络低时延(<10ms)、高可靠(99.999%可用性)特性,支撑V2X多向通信(如V2V防碰撞预警、V2I信号灯协同)。边缘计算节点就近处理数据(如路口实时视频分析),减少云端回传延迟,确保紧急场景(如自动制动)的毫秒级响应,是智能交通实时性的技术保障。


云(云控平台)

云是智能交通的中枢,通过分布式存储与弹性计算能力,整合车辆、道路、用户的海量数据(日均PB级),利用AI模型(如神经网络、时空预测算法)分析交通流量、优化全局调度。例如,云端实时生成拥堵热力图并推送绕行建议,或通过OTA为车辆远程升级算法,实现“数据驱动决策”的交通管理模式。


图(高精地图与定位)

图是自动驾驶的“数字感官”,以厘米级精度标注车道线、坡度、交通标志等静态信息,结合北斗/GPS定位、惯性导航及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为车辆提供亚米级实时定位。通过众包数据(如车辆传感器反馈)动态更新地图,解决传统导航“盲区”问题,确保复杂场景(如无标线道路)下的安全通行。


安(安全体系)

安是智能交通的生存性底线,包含功能安全(如ISO 26262标准下的硬件冗余、故障诊断)和信息安全(如TLS加密通信、入侵检测系统)。前者防止系统失效导致的事故,后者抵御网络攻击,通过全链路防护,防止恶意操控和隐私泄露,保障用户与系统的双重安全。


内容来源:公司智能网联业务运营专班
本文转自:杭州交通资产,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