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 “数字孪生”,其实只是三维可视化?

引言

三维可视化和数字孪生,到底差在哪?如今市面上,大部分号称用上 “数字孪生” 的项目,说穿了还停留在 “三维可视化” 的阶段。而真正的数字孪生,远不止 “画得像” 这么简单,需要打造 “感知 - 计算 - 执行” 的完整闭环。


1、数字孪生的定义与特点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借助数字化方法,把物理世界中的实体,如房屋、道路、市政设施、城市等,通过BIM技术1:1搭建,复刻到镜像世界中。通过数据中台整合物理模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过往运行记录等各类信息,在虚拟维度中打造出与现实物体精准对应的数字镜像,其关键特质有以下几点:

1. 精准映射
基于BIM模型为物理实体1:1建设打造数字镜像,承载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营再到改造拆除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决策的核心载体,完整呈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

2. 数据交互
通过数据中台,与BIM模型进行实时数据交互,物理对象的数据一旦变动,孪生体便会同步响应,且数据能在两者间双向流通。

3. IOT联动
数据中台使用WIFI、5G、局域网等方式,通过多种通信协议与数据接口与感知数据中心进行连接,实时获取真实世界的数据。

4. 感应终端
感知数据中心与现场的各类传感器进行连接,传感器实时采集现场数据(如设备振动频率、环境温湿度、能耗指标等)后,数据会通过加密传输通道直达感知数据中心。


2、三维可视化应用的定义与特点

三维可视化(3D Visualization):把现实中的三维物体转化为虚拟空间的三维形态,再通过显示设备呈现出来。其核心是依靠数学模型与渲染算法,将物体的三维特征转化为计算机可显示的图像,主要特性有以下几点:

1. 直观展示
把复杂的数据或场景转化为三维图形来呈现,让理解过程更轻松。

2. 交互功能
用户能在电脑上观察物体并与之互动,带来贴近真实的体验和交互感受。

3. 数据载体
作为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用于对数据进行描述和辅助理解。


3、实际应用中,两者是 “搭档” 不是 “对手”

虽然两者有本质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融合:
- 三维可视化为数字孪生提供展示手段
- 数字孪生为三维可视化提供数据支持

在建筑行业里,数字孪生有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三维可视化则用于呈现设计的最终成果。在工业场景中,数字孪生可以对生产流水线开展虚拟模拟,三维可视化则承担着将模拟内容展现出来的任务。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推动着从简易的三维展示朝着智能化、可交互的数字映射系统发展,而三维可视化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一同构建出更为智能的数字化解决办法。


4、园区三维实景数字底座

园区三维实景数字底座,是依托日益成熟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它将园区内一个个局部的三维实景模型,如同拼接版图般在地图上组合成完整的三维实景沙盘,再融入专业图层信息,让整个园区的空间样貌与相关数据实现直观呈现。

针对重点场所,通过手持设备或场景编辑器完成内部建模后,能形成室内外无缝衔接的三维场景,进一步拓展应用边界。


5、数字孪生协同管理

基于三维实景的可视化协同标绘与推演,不再受限于传统会议共享桌面的单一视角。在数字底座的支撑下,每个参与终端都可拥有独立操作视角,而标绘的内容能实时同步至三维实景沙盘。

这一模式高效适配多人多组异地场景,无论是模拟演练还是推演会商,都能让各方在同一三维实景载体上互动,让协同过程更直观、精准,大幅提升了异地协作的效率与效果。


本文转自:蓝茵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