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模型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六大制作流程带你搞懂!

从没有接触过建模的小白们有没有好奇过,喜欢的3D电影或是游戏角色,比如说《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的哪吒,《王者荣耀》里面的人物等等,都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其实制作3D电影、游戏的角色或场景的过程,被业界专业人员称为“计算机图形流水线”。为了将3D角色从构思或情节提要、图纸中提取出来,通常要经历六个主要阶段。

今天就详细讲讲这6大建模流程!

1. 前期制作

我们以游戏中用于宣传动画的角色的制作举例,首先要给出方案,知道要制作一款什么样的游戏,给出人物设定,概念设计师给出一个大概念。

然后原画师根据概念设计开始制作细化出人物的三视图。在这些任务完成后,我们就要开始将原画给予3D制作人员。

2. 建模制作模型

在从原画师手中拿到原画后,建模师将其转化为3D模型,稍后再将其提供给动画师。

在当今的生产流程中,建模师工具集中有两种主要技术:多边形建模和数字雕刻,使用ZBrush之类的软件雕刻更适合生物模型,3DMax之类的软件制作的时候更适合机械、建筑的建模。

3. 制作贴图

在此阶段,将材料、纹理和颜色添加到3D模型中,再根据模型师的UV分割后烘培法线以及CV和AO贴图。

进入Substance Painter等软件开始贴图的制作,不光从颜色还原原画,还要在质感上做出各个材质的质感,这样会显得更加真实。

4. 灯光

在场景上放置数字灯来照亮模型,就像电影布局当用照明设备照亮演员一样,这是制作流程当中第二技术性最高的阶段。

5. 动画

3D角色通过虚拟骨架与装备进行控制,该虚拟骨架或装备使动画师可以控制模型的手臂,腿部,面部表情和姿势。

6. 渲染与后期制作

3D模型的最终制作阶段称为渲染,它的实质上是指将3D的场景和角色结合转化为最终的二维图像。

比如将景深模糊,雾气、烟雾和爆炸等效果整合到场景中处理,有需要的话还会调整亮度颜色和对比度。


本文转自:3D建模学习社,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