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发展方兴未艾。
消费者偏爱科技感强的智能汽车产品,叠加国家政策也支持智能车发展,推动智能座舱市场增长。
智能座舱从电子化转向智能助理阶段,人机交互从被动到主动。现在,人和机器都可启动交互,这成为评估智能座舱的标准。电脑手机演变显示人机交互简化,未来将更自然。智能座舱也在变,技术需求推动功能互动方式升级:从物理到触控,再到语音和自然状态互动。
自然交互是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的理想模型
自然交互是人机互动的未来模式,利用动作、目光和语言进行交流。它模拟人类的五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涉及的技术有声音识别、视频分析、文字理解以及红外、压力和雷达传感。在智能汽车中,这种交互系统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车辆的自主控制和与人的互动。
智能座舱目前主要通过手机安卓生态和主机屏幕实现交互,但存在空间占用、信号干扰等问题,影响运行安全。未来将采用自然人机交互和AR-HUD技术,取代实物显示屏。L4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使驾驶更轻松愉悦,汽车成为“人的第三生活空间”。
未来驾驶室设计注重安全与人机交互整合,自动驾驶技术与车内娱乐系统构成协同的人、车、环境交互体系。优化对话界面和AR-HUD技术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提升行车安全性。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简化交流,情感化。智慧行车与智慧驾驶舱结合代表更安全发展方向。
人机交互的演进
最初,车载中控台以物理按钮为主,主要用于操作收音机。随着技术进步,中控屏幕尺寸增大,物理按钮减少,交互方式从触觉转向视觉。然而,仅依赖视觉交互在驾驶时可能导致不便,因为驾驶员需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路况上。
语音交互
语音交互技术通过识别和转化自然语言来理解用户指令,主要用于提升操作便捷性和行车安全。该技术允许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快速控制车辆功能,如调整灯光、音量、空调温度等,以及查询信息,无需分心操作触摸屏。此外,系统能够提供智能导航、目的地介绍和日程安排服务,同时监测车辆状态和驾驶员情绪,确保驾驶安全。
在多媒体娱乐方面,最常用的功能包括驾驶时的场景设置、音乐和广播播放。除了基本的播放控制外,还期待开发更多个性化功能如收藏、注册、历史记录查询和播放顺序调整等。
在语音对话系统中,必须实现容错机制以应对听不懂、无法处理或错误识别的情况,通过让用户重说或重新确认信息来解决问题。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在汽车驾驶舱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人脸特征检测和模式识别。这项技术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生物化趋势而发展,支持多平台输入人脸信息,适应了汽车成为万物互联重点的趋势。车内的身份认证和账户注册都依赖此技术。行驶前需验证车主身份,而行驶中的面部识别主要用于监测闭眼疲劳等行为,并结合语音、手势、视觉等多种交互方式,以提高与驾驶员沟通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安全性。
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系统对于汽车产业的竞争至关重要,因其与驾驶者的交流行为和语言文化紧密相关,需高度本地化。在中国,这种人机交互是智能车企业品牌升级的关键,也是引领全球技术潮流的突破点。
未来,这种交互将提供更全面的沉浸体验,推动新互动方式和技术的成熟,成为智能座舱的必备功能。它不仅满足基本安全需求,还能涵盖归属感、自我实现等多种出行需求。
本文转自:智能座舱产业联盟,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