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巨头们沿着电气化、智能化的道路在一路狂奔。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新兴领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实现的功能也在不断突破大众的想象力。
作为与用户直接接触交互的座舱部分,同时也是汽车行业的“上甘岭”,各家主机厂在座舱领域挖空心思打造个性标签,不断堆砌创新功能;他们不仅仅简单的塞进了“冰箱彩电大沙发“,同时也实现了“语音交互控车”、“午休模式“、“影院模式”等一众智能场景,提供给用户便捷、舒适、智能的用车体验。抛开已经实现的功能不谈,本文将展望未来座舱的发展思路,展示形态,交互方式,试图描绘智能座舱的终极形态。
一、座舱的“肉身”进化方向展望
我们已经习惯了方向盘、驾驶位等硬件的存在,但未来,真的还需要方向盘吗?未来的汽车,已经实现了L4+的自动驾驶功能,汽车可以以接近100%的安全率自主驾驶到达目的地。这一过程中,已经没有了所谓的“驾驶员”,“乘客”之分,所有上车的人,其身份都是“乘客”。车上无需方向盘占据空间,也无需固定布局的座位。座椅的布局可以是私人环抱,可以是双人对向,甚至是单人超豪华氛围感电竞座椅;座舱内的物件也不再是出厂即固定。
为了实现特定场景下的使用体验,我们可以在解除了“座椅魔咒“的座舱中凭喜好添加各种物品,打造独一无二的“私人影院”、“私人办公场所”、“私人电竞房”。此时的汽车如同一间“精装修房”,等待着使用者的个性装修。路上疾驰而过的每辆汽车,内部空间的风格、作用等都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出行到达目的地只是汽车的基础功能之一,就如同打电话这项功能已经在智能机时代退居二线。汽车,真正成为了使用者的“私人空间”,“社交场所”,“心灵栖息地”。
二、座舱的“灵魂”进化方向展望
今年大热的ChatGPT,让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实现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目前座舱内火热的智能推荐功能,例如导航推荐、音乐推荐等,以及智能提醒等功能,结合着座舱内多样化的交互角色,正在渗透进所有打着“智能座舱”卖点的汽车中。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咿呀学语,逐步成长。
今天的座舱交互智能程度可能比昨天只提高了一点点,但随着功能、性能、以及新兴技术的日积月累,最终会引起量变,呈现在大家面前一个能够理解车主喜好、能够精准把握车主心理、能够想车主之所想,做车主之想做的虚拟智能角色,让车主在用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这一虚拟角色的全方位关怀,真正的将海底捞式的服务,从主机厂端,前置到了每辆车上,使得大众在买车时候对于智能化服务的程度有了越来越多的考虑。
在这一智能化进程中,数据作为最重要的一环,决定着座舱体验可以达到的深度。拥有车主/乘客在过往车辆使用过程中的高精数据,可以更好的给车主/乘客画像,从而分析得到最准确的车主喜好或行为习惯;依照这一分析,座舱可以提供超越大众想象的优质服务。智协慧同作为一家打造了高效车云数据底座的企业,已经在车辆各个域控上部署过边缘计算引擎vCompute和边缘时序数据库vData,可以助力主机厂获取车端高质量数据,实现质的突破。未来主机厂们依托这一套车云数据底座,在解决了数据层面的重重困难后,就有了提供高质量座舱服务的基础。
三、座舱的“交互”进化方向展望
除此之外,与座舱中这一虚拟角色交互的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们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按钮、触摸式交互,即所谓的二维平面交互;声音控制座舱甚至汽车、手势控制屏幕播放暂停等,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端车型中。这种交互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三维交互”。这种交互维度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在座舱中可能存在着科幻电影中“全息投影”的模式来驾驶汽车,使用者通过手势、语音、眼神、身体形态等模式全方位控制汽车。
除此之外,更为大胆的猜测或实现路径在于极致的缩减汽车与其使用者的交流通道,就如同信息从A点到B点,目前得通过好几个“红绿灯”才能到达;而未来,我们会获取一条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使得人脑的脑电波信号直接干预控制车辆,与汽车交流,使用者的想法可以在毫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在车端实现,这种功能的实现,可能会让汽车和使用者融为一体,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试想有谁会抵抗变身“钢铁侠”的诱惑呢。
目前,各个主机厂在座舱领域的功能实现、角色搭建以及个性化能力探索都在一点一点的落地中;其量还不足以导致座舱形态的改头换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甚至是在自动驾驶技术真正成熟落地之前,座舱的目前形态不会有太大改变。驾驶位的长期存在,座舱内的固定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的上车桎梏,交互方式的缓慢发展都会是一种常态。但是未来的座舱已经向我们展露出她隐藏在面纱下的面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续不断的探索前进,相信终有一天会抵达。
文章来源:智慧协同、智能座舱产业联盟,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支持转载,请联系小编demi@eetrend.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