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安心看完,写的比较详细,并且绝对有效,所以篇幅比较大,也可以直接看图解,看不懂图解后再看文档也可
因为之前我使用的vue-unity-webgl 后来发现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可能是我们菜吧,没弄懂插件如何使用,下面先说一下我遇见的问题
问题1:unity为了解决无法输入中文问题,使用了网上的解决方案,因为vue-unity-webgl会将unity的东西完全融入到vue,所以unity的操作也会导致vue页面出现异常,例如我的el-input无法正常输入
问题2:unity引入hls,为了解决视频播放问题,因为vue-unity-webgl不支持引入其他js,导致unity无法正常播放视频(我还傻呵呵的改了三方源码,打了补丁,现在血亏)
综合以上2个原因,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也为了避免不再背锅,想出了以下解决方案,这个方案比较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思路:
1、在vue中依然使用iframe引入unity文件,原因:iframe是另外一个window,即使unity程序出现了使用了全局的方法来进行操作,也不行影响到vue程序
2、unity编辑后的index.html被iframe引入,然后再index.html中追加几行代码,进行unity的方法接受和vue传递,详情见图解
好处:unity存在于iframe的独立window中,可以避开好多非常规操作引起的问题,并且此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前端和unity的交互场景,不要求一定是vue
tip:不用担心iframe层级无限高导致布局困难的问题,新版unity即使在iframe中引入,也是可以被定位元素覆盖住的
unity文件写法:
1、定义一个jslib文件,名字随意起,但是一定要放在Plugins文件夹,代码示例如下
这里定义了一个sayHello和一个ReportReady,简单解释下:
sayHello是unity自己测试用的方法;
ReoprtReady是unity加载完成后,触发window对象下的ReportReaddy事件,这个事件明显不存在,是对于window对象的自定义方法;
至于前端需要调用的方法存在于第二步中;
2、新建一个测试文件,创建一个物体名为JsTalker
此文件的写法相信unity小伙伴都知道意思,不过多赘述,简要描述下就是,此物体引用过来第一步写的2个方法(SayHello、RepoetReady),暴露出去一个方法(SetToken),这个暴露出来的方法就是前端需要调用的
此时运行表现形式应该会提示window下无ReportReady方法,所以需要在unity打包后生产的index.html中加入一行代码 window.ReportReady=function(){} 此时不会报错;
接下来就是unity加载完毕执行ReportReady,然后input按下指定按键,触发SayHello,前端如果调用SetToken会使unity中text变量变动
vue文件写法
1、在index.html页面中定义的RepoetReady中,按照下列方式进行书写
解释:当unity触发window.ReportReady的时候,向顶层window传递事件,然后调用定义好的send;
表现形式:unity加载完毕,触发ReportReady,前端接收到后执行send,同时向上层传递事件,进行交互;
send写法为固定api,解释见上图
2、在使用iframe引入unity的vue组件中书写
当index.html使用window.top.dispatchEvent的时候,此处可以监听到;
提问:为啥监听的是fn,因为unity调用window.ReportReady的时候,携带的参数是(‘fn’,…),这里是我和unity工程师定义的,第一个参数是事件名字,第二个参数为携带参数
当vue程序出发send事件的时候,实际上是触发index.html中定义的send方法,然后携带参数,index.html接受到后,会将参数发送给unity
此时,双向交互完成。
总结:
window.ReportReady 是自定义事件,是由unity挂载到window的,当unity需要给vue发送事件的时候,会调用window.ReportReady(),然后带有2个参数,一个是事件名字,一个是携带参数,这个示例中,携带事件名字为fn;
前端接受到后,通过dispatch来派发到顶层window,顶层window就是咱们的vue,然后vue中通过事件监听来获取;
发送事件的话就是通过send,通过contentWindow来调用iframe中(unity打包后的index.html)的方法,方法为固定api写法,其中贴图中有注释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weixin_44957482」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57482/article/details/11465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