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这才是自动驾驶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者: 陆俊义
出处:AutoLab

要实现完全靠谱的自动驾驶,目前有两种主流的方向:

一是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设备,通过AI和单车智能,让车辆自己识别各种路况,并且根据识别后的路况进行判断,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技术偏向于让车辆进行即时演算,通过摄像头和雷达等车载设施的相互配合完成自动驾驶。

就好比让车辆有了自己的眼睛、大脑和手足,通过眼睛(激光雷达)将看到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传感设备)传递给大脑(中央处理器),然后大脑在经过判断后发出指令,传递到手足(加速或刹车等控制设备)来行动,让车辆如同一个正常人来进行活动。

二是车路协同。通过网络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包括路标、信号灯、骑行者以及行人等)实现在线互联,让所有的交通参与者都能随时掌握附近的各种路况信息,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车辆自己根据这些信息实现自动驾驶。这也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V2X(Vehicle to X,即车与外界信息交互)。

相比之下,车路协同需要实现万物互联,这就离不开5G网络技术的支持。

但从目前来看,5G技术显然还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在目前的状态下,利用AI和单车智能,让激光雷达与传感设备协调工作是很多自动驾驶公司所研发的方向。

这一整套过程要非常迅速,因为交通路况复杂且瞬息万变,所以对于车辆的雷达精度和AI的运算速度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且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性。

比如在遇到特殊天气的时候,由于传感器性能的局限,车辆的识别就会受限,这些局限性也给激光雷达带来了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幸,5G技术的发展让人充满信心,也有不少致力于研究自动驾驶的公司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了,比如中智行就提出了“中国5GAI新一代无人驾驶战略”。

顾名思义,就是5G+AI,即通过5G和AI融合实现更安全的无人驾驶;并且通过5GAI促进高科技、汽车制造、电信和交通出行四大行业的融合,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的“中国标准”即“中国式无人驾驶”。

将5GAI渗透到无人驾驶技术的感知、智能规划、云地精图、边缘车控、系统安全等各个方面,从而极大提升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算法、算量和算力。

说具体点,就是结合5G技术,让车辆本身的感知和运算系统更加强大,比如结合5G,可以做一个更加精准的超视距的精准感知。

什么叫超视距?简而言之就是超出视力范围的距离。

比如在省道和国道上行车的时候,由于道路比较窄,如果前面有大货车,不管是人还是传感器所能观察的范围都会受到限制。此时想要通过对向车道超车就很不容易。

如果现在我们想要超车,作为人类驾驶员通常做的动作是车子往旁边开出一点,然后看一看,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纯粹的基于被动式的感知,我们车需要做同样的动作,车偏离车道之后探出去让我们的传感器看到对面车道是否有来车,是否有危险。

其实这种场景同样也是很危险的,假设对面有一辆轿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速行驶过来,那后果不堪设想。

强行超车的后果

将5G的技术结合进去之后,车辆便可以非常精准地收到前方300米是否有对向来车,而且还能接收到它的加速度多少,正以什么样的方位开过来。

由此,我们的感知源从被动式的感知变成一个主动式的感知,主被动相结合起来,让自动驾驶变得更加安全可靠。这套操作过程也可以算是刚才说到的车路协同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场景,5G技术对于自动驾驶的助力还能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其低时延、高带宽、广连接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中智行也做了很多的考量,包括将云计算、边缘计算用于车内的计算平台,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无人驾驶更加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中智行是首家将自主品牌的车用来作为L4级别无人驾驶车队的主力车型的公司:利用红旗品牌的车型打造了一个L4级无人驾驶的车队,并且将5GAI的技术应用到其中。目前,这个项目也在中国的多个地方开始了路测。

完全靠谱的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本文转自:汽车科技媒体 AutoLab,作者:陆俊义,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