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项凯标、颜锐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其中以对就业结构的改变尤为显著。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背景下,如何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成为人工智能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效果

当前人工智能对就业主要从“替代效应”、“创造效应”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等三方面产生影响。“替代效应”主要指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性失业”。麦肯锡2017年研究得出:中国和美国的就业替代风险率分别约51.2%和45.8%,并指出中国具备自动化潜力的工作内容达到了51%,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生活服务等领域。新技术对就业的替代效应主要存在于对原有工作岗位的替代和对原有工作任务的替代两种形式,而无论哪种形式的替代都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创造效应”主要指技术进步能够创造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就业岗位,主要从创造新的行业或产业和创造新的生产利润两个方面进行,对就业岗位进行再创造,因此,人工智能正在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例如,智能传感器、芯片、智能机器人等,普华永道2019年预测人工智能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可能将产生约12%的净增岗位。

扩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

在技术进步的经济秩序下,扩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的产业政策、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创新的企业家精神等保驾护航。

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人们转变就业观念和意识,打破就业的空间限制,加强对灵活自主就业的引导。

构建积极的产业政策,一方面需要积极完善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法律、知识产权、市场竞争、人才培养以及营商环境等相关产业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引导、政策倾斜和保护。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并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推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树立开放、创新、容错、严谨的现代服务意识,实现人工智能对就业创造效应的稳步扩大。

发挥企业家创新精神,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激发具有创新精神的“智慧人”向更高端的领域迈进。

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措施

缩小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一方面需要激发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结合企业家个人特质及灵敏嗅觉,突破现有技术的桎梏,在已有基础上围绕技术进步主动提供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类型以及开拓新领域等方法,增加就业岗位和提升就业层级;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前瞻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要求,以增强自身工作的不可替代性。

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即扩大创造效应又削弱替代效应的突破,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平衡。实现人工智能发展下的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弱化结构性失业的影响,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劳动力结构变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对传统落后产业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加速清理和淘汰“僵尸企业”,积极发展和培育新兴产业。充分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经济改革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家投身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激发对就业的创造效应。

鼓励和引导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是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内驱动力。因此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共性技术机构和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引导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需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育和挖掘高级技能工人,并对一般产业工人的通用技能进行提升,同时实现企业、职业技术学校、研究型高校和机构以及改革服务机构的有机协调发展。

完善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注重我国经济、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在结合不同区域已有发展基础上鼓励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地区间的错位发展和多元创新,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并通过区域间协同发展以探索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和方向。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革命背景下,在实现经济转型增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进行转换,还要充分运用老龄人口资源,激发老龄人口学习和再就业的意愿,并健全保障措施帮助老龄人口为经济发展发挥余热。

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带来的影响,一方面需要积极发挥企业家精神以扩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不同发展阶段对就业的影响以弱化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同时还要促进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均衡发展,最终实现强化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弱化替代效应,均衡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