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增强、图像复原、超分辨率重构

造成图像模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光学因素、大气因素、人工因素、技术因素等等,日常生产生活中对图像进行去模糊操作有其重要意义。要取得比较好的处理效果,不同原因导致的模糊往往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从技术方面来向,模糊图像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和超分辨率重构。

图像增强

增强图象中的有用信息,它可以是一个失真的过程,其目的是要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针对给定图像的应用场合,有目的地强调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性,将原来不清晰的图像变得清晰或强调某些感兴趣的特征,扩大图像中不同物体特征之间的差别,抑制不感兴趣的特征,使之改善图像质量、丰富信息量,加强图像判读和识别效果,满足某些特殊分析的需要。

图像增强可分成两大类:频率域法和空间域法。前者把图像看成一种二维信号,对其进行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增强。采用低通滤波(即只让低频信号通过)法,可去掉图中的噪声;采用高通滤波法,则可增强边缘等高频信号,使模糊的图片变得清晰。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域算法有局部求平均值法和中值滤波(取局部邻域中的中间像素值)法等,它们可用于去除或减弱噪声。

图像增强的方法是通过一定手段对原图像附加一些信息或变换数据,有选择地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特征或者抑制(掩盖)图像中某些不需要的特征,使图像与视觉响应特性相匹配。在图像增强过程中,不分析图像降质的原因,处理后的图像不一定逼近原始图像。图像增强技术根据增强处理过程所在的空间不同,可分为基于空域的算法和基于频域的算法两大类。基于空域的算法处理时直接对图像灰度级做运算基于频域的算法是在图像的某种变换域内对图像的变换系数值进行某种修正,是一种间接增强的算法。

基于空域的算法分为点运算算法和邻域去噪算法。点运算算法即灰度级校正、灰度变换和直方图修正等,目的或使图像成像均匀,或扩大图像动态范围,扩展对比度。邻域增强算法分为图像平滑和锐化两种。平滑一般用于消除图像噪声,但是也容易引起边缘的模糊。常用算法有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锐化的目的在于突出物体的边缘轮廓,便于目标识别。常用算法有梯度法、算子、高通滤波、掩模匹配法、统计差值法等。

图像复原

在图像的获取、传输以及保存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大气的湍流效应、摄像设备中光学系统的衍射、传感器特性的非线性、光学系统的像差、成像设备与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感光胶卷的非线性及胶片颗粒噪声以及电视摄像扫描的非线性等所引起的几何失真,都难免会造成图像的畸变和失真。通常,称由于这些因素引起的质量下降为图像退化。

图像退化的典型表现是图像出现模糊、失真,出现附加噪声等。由于图像的退化,在图像接受端显示的图像已不再是传输的原始图像,图像效果明显变差。为此,必须对退化的图像进行处理,才能恢复出真实的原始图像,这一过程就称为图像复原。

图像复原技术是图像处理领域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处理技术,与图像增强等其他基本图像处理技术类似,也是以获取视觉质量某种程度的改善为目的,所不同的是图像复原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估计过程,需要根据某些特定的图像退化模型,对退化图像进行复原。简言之,图像复原的处理过程就是对退化图像品质的提升,并通过图像品质的提升来达到图像在视觉上的改善。

由于引起图像退化的因素众多,且性质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复原方法,众多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物理环境,采用了不同的退化模型、处理技巧和估计准则,从而得到了不同的复原方法。

图像复原算法是整个技术的核心部分。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国外却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早期的图像复原是利用光学的方法对失真的观测图像进行校正,而数字图像复原技术最早则是从对天文观测图像的后期处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个成功例子是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在1964年用计算机处理有关月球的照片。照片是在空间飞行器上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的复原包括消除干扰和噪声,校正几何失真和对比度损失以及反卷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肯尼迪遇刺事件现场照片的处理。由于事发突然,照片是在相机移动过程中拍摄的,图像复原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移动造成的失真。

早期的复原方法有:非邻域滤波法,邻域滤波法以及效果较好的维纳滤波和最小二乘滤波等。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的发展,新的复原算法不断出现,在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国内外图像复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诸如空间探索、天文观测、物质研究、遥感遥测、军事科学、生物科学、医学影象、交通监控、刑事侦察等领域。如生物方面,主要是用于生物活体细胞内部组织的三维再现和重构,通过复原荧光显微镜所采集的细胞内部逐层切片图,来重现细胞内部构成;医学方面,如对肿瘤周围组织进行显微观察,以获取肿瘤安全切缘与癌肿原发部位之间关系的定量数据;天文方面,如采用迭代盲反卷积进行气动光学效应图像复原研究等。

图像超分辨率重构

现有的监控系统主要目标为宏观场景的监视,一个摄像机,覆盖很大的一个范围,导致画面中目标太小,人眼很难直接辨认。这类由于欠采样导致的模糊占很大比例,对于由欠采样导致的模糊需要使用超分辨率重构的方法。

超分辨率复原是通过信号处理的方法,在提高图像的分辨率的同时改善采集图像质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成像系统截止频率之外的信号高频成分估计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超分辨率复原技术最初只对单幅图像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由于可利用的信息只有单幅图像,图像复原效果有着固有的局限。序列图像的超分辨率复原技术旨在采用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对序列低分辨率退化图像的处理来获得一幅或者多幅高分辨率复原图像。由于序列图像复原可利用帧间的额外信息,比单幅复原效果更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序列图像的超分辨率复原主要分为频域法和空域法两大类,频域方法的优点是:理论简单,运算复杂度低,缺点是:只局限于全局平移运动和线性空间不变降质模型,包含空域先验知识的能理有限。空域方法所采用的观测模型涉及全局和局部运动、空间可变模糊点扩散函数、非理想亚采样等,而且具有很强的包含空域先验约束的能力。常用的空域法有非均匀插值法、迭代反投影方法(IBP)、凸集投影法(POCS)、最大后验估计法(MAP)、最大似然估计法(ML)、滤波器法等,其中,MAP和POCS法研究较多,发展空间很大。

模糊图像处理的关键和不足

由于实际图像很复杂,需要处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一个算法处理流程,对于一个具体的模糊视频,采用什么样的处理流程很难做到自动选择,需要人工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法,只能靠人的经验。

实践和总结

由于环境、线路、镜头、摄像机等影响,监控系统建成运营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一部分的视频模糊不清的问题。

前面提到了针对模糊图像的各种处理算法,虽然这些算法都取得了一些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再好的算法都是一种后期的补救措施。如果能及时发现监控系统中图像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维修,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先进的视频诊断技术,现已开发出适用于各种需求场景的视频质量诊断系统。它能够对视频图像出现的模糊、噪声、亮度异常和视频丢失等低质视频以及常见摄像机故障问题进行诊断,有效预防因硬件问题导致的图像质量低下所带来的损失。从几路视频到几百上千、上万路视频,均可高效的进行检测,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提供及时且精准的维护信息,第一时间从根源上解决图像模糊的问题。

对于低光照、雨雾、运动和欠采样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图像模糊,只能依靠图像处理算法。为此,东方网力推出了专门的“视频增强服务器”产品,包括了各种常用的视频增强、图像复原和超分辨率重构算法。对于算法高度针对性的问题,可以灵活动态控制各个算法模块的开启或者关闭;对于参数复杂性的问题,算法给出不同参数下处理结果的列表,然后通过人工方式选定最优参数,降低使用门槛;对于算法流程,对于常见的各种图像缺陷,给出推荐的处理流程,方便使用。

总体来说,虽然模糊图像处理算法已经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图像算法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寄希望于图像算法,对于不同种类的模糊问题,要区别对待。对于由镜头离焦、灰尘遮挡、线路老化、摄像机故障等造成的模糊或者图像质量下降,在视频诊断系统的帮助下,一定要及时维修,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对于低光照等优先选择日夜两用型高感光度摄像机,对于雨雾、运动和前采样等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可以借助于“视频增强服务器”包含的各种模糊图像处理算法,提升图像质量。

声明:此资料部分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最新文章